-
2007年夏北京之行流水帐之三
在北京的那几天我起得都比较早。这天早上我走到北边的隆福寺早市逛了逛。 似乎有一些小时候从季庄到公社逢会赶集的感觉。我生于71年,并且十几岁农转非之前,住在季庄的草屋里,对公社的概念并不陌生。是早市,大部分的商贩在兜售水果、蔬菜、早点、生活用品等。他们有的神情漠然,有的在拉呱,有的忙着应付顾客。早市上至少有两种水果我叫不上名字。问了一下,一种叫榴莲。现在已经记不清另一种的名字了。我原想在一家小摊上喝点豆腐脑,吃几个煎包。因为太早,他找不开零钱。之后我走进一个小店,吃了豆浆泡油条。久违了,我的豆汁和油条。 和小贩聊天很有意思。一方面,他们知道我是中国人,这从口音和相貌都能看出来。另一方面,因为对新版纸币的不熟而造成的数钱时的笨拙,又或许我的举止因在美国生活太久而有所不同,并且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把握可能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上,他们看我好像有我刚从桃花源中走出的怪怪的感觉。 我们这天的目的地是颐和园。上了出租后,司机怂恿我们去东岳庙,并说安南都到那儿上过香。我以前从没听说过北京东岳庙。但我们这天行程轻松,就决定去。从司机的热情及我们下车后的行为来看,由于东岳庙是新景点,他可能有回扣。或许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下是在东岳庙照的相片。 东岳庙后,我们去了颐和园。那儿真不错。还记得我94-95混迹于北京时到过颐和园,但好像当时整个昆明湖都上冻了。 画廊 佛香阁 昆明湖 苏州街 苏州街里有个抽签算命的小门面。儿子抽了一签,抽到“平安是福,喜乐人生”。算命的老先生叫张苦乐,以此写了条幅。老先生北京人,懂几个英文单词,并且用得恰到好处。临走时,我告诉他我是山东人,他小吃一惊,因为他从我的普通话推测我是北京人。 菊花茶,太座很喜欢这个。 因为前一天吃饭的不便,我带着太座和儿子去了一家素菜馆,很不错。这个网站罗列了北京的一些素菜馆。我还在网上读到有一家素菜馆叫荷塘月色,下次来时再说吧。 天厨妙香 010-62797078、62780859、89833390 海淀区清华东门外,创业大厦一层 素菜 Dishes from a vegetarian restaurant in HaiDian Qu 太座和儿子对这壶茶不感兴趣,基本上被我包圆了。
-
2007年夏北京之行流水帐之二
到京后第三天我们去了长城。 我们到德胜门坐公共汽车去八达岭。德胜门那儿有很多小巴、中巴,有不少司机和售票员会冒称他们的车是公共汽车,我们差点上当。花了几分钟才找到正牌的大客车,物美价廉,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从八达岭到十三陵的直达公共汽车。我们原打算一天内通吃八达岭和十三陵,所以该计划泡汤。如雇个小车肯定可以。不过感觉背包族用公交在一天之内是可以拿下这两个地方的。 我们偷懒,是坐着这个到好汗坡的。即便如此,还是一头大汗: 长城上人奇多,每个烽火楼都有大量的人流堵塞。但其景观、气势还是令人叹为观止 因为人多拥挤,我们没走多远就下来了。我们再次偷懒,坐了缆车。 可能是这一天(因有一段时间了,记不清细节),我们去了一个叫皇城老妈的火锅店。之所以去那儿是因为小孩娘从一本英文的北京指南上读到这儿可以选料涮锅。小孩娘吃素,牛奶、鸡蛋、奶酪除外,所以我们以为她可以在此放心地尝一尝我们火锅的味道。到了之后,才知道根本不是那回事儿,所以很扫兴。我当然尊重她的选择,但素食者在我国旅游在外吃饭是很困难的事情。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旅行中多次重现,特别是和父母及哥嫂一家到南京、杭州、上海之时,以至于几次都得分头吃饭,弄得我很伤心。这也是这次故国行很有意义,但总体并不愉快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文化、思维、和行为的不同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我以后可能还会提到。(儿子的口味和妈妈很类似,郁闷。) 有意思的是,我上月在丹佛开会时遇到一对瑞典夫妇。瑞典的食品口味很淡,他们的腌鱼除外。我们闲聊时,我谈到了玛丽亚吃饭时的困境,那位女士很能理解。她告诉我她的一个朋友交了一个孟加拉国的男友。孟加拉的食品据说很辛辣。该友在孟加拉也遇到了同样的窘境,尽管孟方的父母下了不小的功夫去做他们以为她会喜欢的东西。顺便说一句,到目前为止我遇到的所有瑞典人都很讲礼貌,很通情达理。虽然我肯定瑞典,和中国、美国一样,不会缺少瘪三、下三烂、讨厌鬼之流,只是表现方式可能不同,各有各的特色而已。 到离京的那一天,我们才发现王府井下面的大食代。我太后悔没能及早发现这里了。 在北京的报摊上也看到了不少以姜文做封面的杂志,到上海时更看到了姜拿枪走在山野的照片。看来姜文一定要把“汉子姜文”的形象塑造到底,或许给电影造势是更重要的原因。感觉姜文和王朔之流一样,都是很讨厌的乌合之众。整天牛逼哄哄,人五人六,自以为深沉,一点礼貌、一点涵养都没有,牛什么臭逼!倒没听说过像葛优、王蒙、崔健等很有底蕴的北京文化人用狂言、花边来存留于公众的视线之内。不过姜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倒是很想看,但找不着。
-
2007年夏北京之行流水帐之一
这次中国行是家人的第一次,所以我们主要去了天安门、故宫、长城、和颐和园等地。94年大学毕业后我去北京工作,到95年三、四月份回山东老家办护照以便赴美留学,因此我在北京呆的时间也不长。所以我对北京并不熟悉,没去过长城,不少地方我也觉得新鲜。 到北京感觉挺亲切的,因为我毕竟是北方人,懂得这儿的说话、思考、行为方式。甚至很多俚语都是相通的。实际上对我来说,我们国家任何一个地方我都会感到亲切,因为毕竟出去太久,并且不常回来。 我到京的第一顿饭:干锅豆腐 Toufu with pork bits in spicy source. It was good, would have been better if there were more veggies. The character 干 can cause amusing translations in English. Here it literally means “dry”, pronounced with the first tone. However, the same character, when pronounced with the fourth tone, can mean “to work”…
-
Back in the U.S.A.
We came back from our family vacatio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currently recovering from jet lag. It was an interesting trip, with a lot of things for me to reflect on. I will probably write more about it, time permitting. Here are a few pictures. (Flickr is currently blocked by the idiotic and insane GFW.…
-
2007故国行开始
明天就上飞机回国咯。这次拖家带口,让家人见识一下咱们中国。 飞机星期五到北京。我们会在北京呆5天,下星期二回山东老家。我们月底从上海飞回美国,我们打算带上父母、侄子、侄女一起到上海,到苏州、杭州玩玩。 不知国内有没有临时手机出售或出租服务。如果价钱不贵的话,有个手机倒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