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EastWest

  • 虎年快乐

    今年春节,我在外地,没能和家人一起过。虽然很早知道今年过年不在家,虽然之前已经和老婆商量好我们推迟一周庆祝,但那天,一个人在外地,还是有点感伤。 很奇怪,上周六,我们在中国城买完用来剁馅儿的芹菜回家后,我有点想家。(嗯,想家这个词儿有意思,还是别分析了吧,要不然一晚上都得耗在这博客上)我给自己做了芹菜炒猪肉吃,一共放了五个干红辣椒,蒜瓣若干,葱姜少许。我超水平发挥,竟然做出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老婆吃素,儿子不能吃辣,这盘菜,我一个人包圆了!我小盅喝辣酒,大口吃菜,直呼过瘾!老婆开始幽默,“看你老爹的模样,吃我做的菜时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并再次奉劝我要学习烹调。我现在倒开始真有这个心思了。 我们昨天包的水饺。买了现成的饺子皮儿,一些肉末,老婆用食品加工机把蔬菜打碎后我调馅。以下是我们包的水饺。面相不咋地,吃起来一般。 祝读者朋友虎年快乐,万事如意! 馅儿和皮儿 包好的饺子 成品和辣酒(孔府家酒,儿子称之为手榴弹酒,因瓶子的外形)吃饺子不就蒜,不是男子汉!请看小碟子里的蒜泥。之后,我笑逐颜开,熏倒外人无数,老婆称之为“Breath to Kill” (有揶揄詹士帮License to Kill之意) 最后,送一张写真给你,挑战尺度极限!抱歉,这篇写得有点自恋。

  • 中外名字维基网站参与指南

    读者朋友,下面是我的中外译名的维基网站参与指南。由于该文内嵌有维基句法,所以直接到维基网页里阅读的效果会更好。希望你能够参与,让我们一起把它打造成一个实用可靠的信息网站,给我们的生活、阅读、研究等带来便利。 ===== 参与指南/Participation guide ===== ==== 如何参与 ==== === 快速入门 === 请在页面左侧的搜索框里输入 “**Please enter here**”。从回车后的搜索结果里挑出并进入一个你熟悉的网页,点击 左上角的”**Edit this page**”, 然后就可以删除”**Please enter here**”,并在原处键入你知道的名字。点击预览”**Preview**”来确认。无误后点击保存”**Save**”。就是这么简单! 比如你知道Afghanistan的在大陆和台湾的简繁体中文名字,任何一个均可。你就可以把它输入到在这个网页的相应位置: https://www.haidongji.com/wiki/doku.php?id=places:f2c:master 通过这种方式输入若干人、地和物名后,你可以回来接着往下读。那样的话,你对本网站的结构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或许时间花在这儿要比过多的网上“开心偷菜”或跟踪别人的“围脖”更有意义吧! === 阅读维基句法 === 做完几个上面提到的编辑以后,因为有了切身体会,就容易读懂维基句法。下面这个网页言简意赅,讲到要点,应当不难读。 http://www.dokuwiki.org/syntax?do=show 我们的维基用不少表格和维基百科的简洁链接。能理解和使用这些会很有帮助。 === 结构和规范 === 如本页左侧显示,本网站分成三部分:人名、地名和其它物件名。每个部分下含两个子部分:外译中(f2c)和中译外(c2f)。用术语来说,人(persons)、地(places)、物(objects)、外译中(f2c)和中译外(c2f)通称为命名空间。 人名和地名不需解释。至于物件,这个分类是用于除人地名之外的所有物件名称。比如大学名称,电影、歌曲和书的题目,饮料名称,和诸如此类的东西。 每个部分都有一个前门网页,用维基句法,它们是: [[Persons:PersonsMaster|Person’s Name]] [[Places:PlacesMaster|Place’s Name]] [[Objects:ObjectsMaster|Object’s Name]] 每个名字都是表格里的一行。外译中,表格的定义行如下: ^Name^Mainland Simplified^Mainland Traditional^Taiwan Simplified^Taiwan Traditional^Hong Kong Simplified^Hong Kong Traditional^ 用维基句法,是这样: ^Name^Mainland Simplified^Mainland…

  • 洪仁坤, Issachar Jacox Roberts, 天王, 罗孝全

    亲爱的读者朋友,新年快乐! 我最近空闲的时间都在搞一个维基网站,现在公布出来,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https://www.haidongji.com/wiki 我一直想做一个关于中外名字的网站。汉语拼音是从1982年才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在此之前,韦氏拼音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很多的中国的人名和地名,在历史文件、书籍、档案、新闻、通信中等使用了韦氏拼音,这给阅读和研究造成了一些不便。当然还有其它系统,但它们的影响都很小。 另一方面,外文名字的中译,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在大陆、港澳、台湾等大中华地区并不一致,这也给交流带来了不便。 因此,我有建立网站的想法已经很久了,但光想顶个屁用!在征求了一些朋友的建议后,大约两个月前,我开始了网站的搭建。有家庭和孩子的中年人很少有时间,我也不例外,所以到现在才公布。这也是我博客好久没更新的原因之一。 因为是维基网站,所以我特别希望你的帮助。我会抽时间写一个如何参与文档,但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在网站里搜”Please enter here”,然后进入页面,点击偏左上方的Edit this page,就可以填入相关你所知道的信息。如果你的改动比较大,最好能加上简短的说明(Edit summary)。我作为充满善意的大独裁者,保留最终的编辑权。该网站现阶段侧重于中英名字的翻译,等条件和资源成熟,会加上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其它语种。 至于那个奇怪的题目,一方面那些名字就是这个维基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我感觉也挺好玩的:不光是那几个名字,(特别是那个英文名字),历史有时也很荒唐幽默。到这儿看看。 多谢! Happy New Year, dear reader! Due to different romanization systems used in the past, the same Chinese people and places’ names were rendered differently in English, and possibly in other languages like French, German, and Russian too. For English, Wade-Giles was…

  • Help if you can

    Normally I don’t tweet or update my status on LinkedIn, Facebook, Twitter, and other social networks. Occasionally I would respond to friends’ messages, but even that is rare. I stopped reading people’s twitter messages all together last week. I am trying to do a weekly check of Facebook and Flickr messages now, as opposed to…

  • 英语成语: 挂猪头,卖猫肉–Pig in a poke

    今天早上读Glenn GreenWald的博客,读到“They (the Chinese) don’t want to buy a pig in a poke”,虽然从行文里猜得出意思,但我还是用鼠标左键选择,然后右键股沟搜索,来查查这个成语的出处。我到现在还搞不明白为什么IE里没有这个功能,该功能已是我学习的利器之一。 原来欧洲中世纪后期流行的商家坑人手段是挂猪头,卖猫肉:把猫肉放在袋子里当猪肉卖,因猪肉稀罕但猫多。所以“pig in a poke”是忽悠人的意思。这和我们的”挂羊头,卖狗肉”有异曲同工之妙。 引申开来,”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就是揭秘,还真相于天下的意思。我明白它的意思,并且也用过这个俚语,但今天是第一次搞明白出处,挺有意思的。 感谢宋以郎的链接,让我了解到Glenn Greenwald的博客。个人以为Glenn Greenwald的文笔犀利,逻辑清晰,其揭露媒体之无良、政府之腐败、权威智库之装逼的深刻,令我击掌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