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hinese

  • 开源软件的参与及社区互动的一些体会和建议:学习和参与

    有了沙盘,弄熟了工具,下面我们来谈谈参与一个项目的开发和测试。我们先从项目的参与者角度开讲,之后再谈项目的发起者应注意的事项。如前所说,这些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建议,很多方面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欢迎大家拍砖、提建议和指教。 要参加一个项目,首先要开始学习,一举成名、一口气吃成个胖子的可能性不大。学习包括阅读文档,该项目的维基网页,加入mailing list,阅读项目发展蓝图,加入论坛(forum)潜水等。在做这些的同时,搞一个自己的branch,编译软件,练手调试,改变一些东西后再编译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 通过在mailing list和论坛上潜水,你可以了解到主要人员的活动、重要的源代码、发展方向、和他们的个性等。如果交流是以英文为主,还可以学习到常用的名词,为以后的研究、搜索、和提问带来方便,因为你会注意到,网上查资料搜索的关键是知道关键词!当然有些比较流行的软件还会有其他独立的社区,如Google group等,那里也可能有些有用的东西。 邮件表的历史很多都有归档,所以那里也可能有有价值的东西。另外,不少开源软件还有互联网聊天频道,IRC,一般是在freenode上。像MariaDB在freenode上的maria频道就比较活跃。这个真是因项目不同而异。一般来讲,我个人并不建议在聊天频道上呆太久,因为很浪费时间并且会分心,很难集中精力花时间做好一件事。但IRC频道的聊天有时也会有记录,所以周期性的快速浏览下可能发现点东西。如果你是有备而来,如果主力人物都在聊天频道上的话,有针对性的在IRC上讨论些问题可能会比较快和直接地找到答案。 在潜水的同时,也要注意性能和bug的标签。如在Launchpad上,有的项目给一些性能和故障贴上low hanging fruit,即易采摘果实的标签。你可以先从这里开始,看看自己能不能搞定。不妨先在自己的沙盘里大胆尝试下,写单元测试实验案例,改下代码,编译测试,推测和验证各种假设。反正是自己的沙盘,尝试下又有何妨?只有敢于尝试,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才能提高自己的功力。 同时,参与并帮助一个项目的测试和文档也是融入该项目的好方法。开源项目是分布式开发,程序员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实际上不少非开源项目也是如此。人不在一个地方甚至国家,很可能有语言障碍,就需要花时间了解沟通和建立互信。如果你可以先在测试、文档等基本方面帮忙,就可以建立起良性的互动。这也是我建议先读文档、入邮件表、到论坛潜水学习的原因之一。比方说你可以帮助完善该项目的维基网页,提交一些自己亲身做过的how to文档,提交测试案例等。因为大家一开始对你不了解,如果你一上来不先做调查研究,做好功课,就开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要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到之处,那么,抱歉,没多少人会买你的帐。 在开发和使用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故障。发生了这种情况,在提交故障报告(bug report)之前,请首先在故障表、邮件表、论坛里搜素下,看看别人是否已经提交。如果没有,那你应当提交一个故障报告。提交时,请注意说明系统环境和配置,有没有绕开该故障的办法,怎样才能重生该故障。如果你知道怎么来解决这个故障,那当然更好,那就请提交你自己的补丁。有的项目需要提交测试案例(test cases),有的不需要,但作为一个程序员,你要有自己的test case。我以后会专门写到测试。 —— 下面简单说说我关于项目发起的想法和建议。 首先,心里要有这个数:我这个项目是给自己kuai痒的(英文俚语scratch an itch,正式用语可能是抓痒吧,至少鲁南话说三声的kuai,不知有没有这个字)。这个项目满足了我的需求,对我本人有用,这是最重要的。能切实解决我的问题,那别人遇到类似情况,我的解决方案也就可能管用!我开发的过程中会有乐趣,会有挑战和能学到新东西,但知道它能帮助别人也是很大的乐趣。我希望它能火,并且也下力气让它火,但是它火不了的话也没关系。这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是全球各地绝大多数开源软件所面对的现实! 那么,我做开源,有意义吗?当然有。简要地说,自己做开源基本上是业余,而不是全职的做商业软件,所以风险小。但如果火起来的话,会有商业利益过来。另外,开源的目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分享,发起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全方位的成长:文档、测试、开发、协调、发布等,还可以认识到朋友和同仁来打通人脉。或许这个项目只能给不到一百甚至不到十个人带来益处,但只要它能给自己带来益处,就已经足够。 好,不谈哲学和自己做开源的其他好处,下面我们来谈谈想法和建议。 1. 要有好文档。好文档要告诉读者这个项目的目的,使用方法和流程,注意事项和如何扩展等。最好能做成维基式文档,这样的话可以便于别人的参与。这个文档要有典型的应用案例,给出自始至终的过程指导; 2. 要有良好的测试方法和机制,并把它写入文档。有效和系统的测试是生产可靠、稳定、高性能、高扩展软件的必要条件! 3. 如果有了规模,注意建立起自己的mail list,forum,group等,这样便于知识的积累,便于提问和解疑; 4. 要有计划性,这表现在有好的设计、蓝图和具体的任务清单(software specification,blueprint和To-do list)等,这样便于和别人讨论和鼓励参与; 5. 应当还有别的。先写到这儿,欢迎指正 🙂

  • 开源软件的参与及社区互动的一些体会和建议:熟悉源代码的管理方式和工具

    接上篇。上次讲到建立自己的沙盘。这是一个开源软件开发的小系列,简单介绍下一些经验和体会。 凡是有点规模的开发,都需要有源代码管理。实际上,即使是自己编个程序、写个脚本或文档,源代码管理也可以提供很多的便利。 源代码管理经历了几代的沿革和发展。从最初的单文件加锁和没有网络支持,发展到具有网络支持的集中式控制代码管理,现在这种方式还是占据不少的市场份额。在共同开发方面,集中统一式的管理要求你必须先合并(merge)后才能提交(commit)。代表性的统一式代码管理工具和产品有CVS,Subversion,TFS等。在统一式代码管理系统下,我们只有一个总代码库(repository)。 最近几年开始流行分布式源代码管理系统。跟传统的统一代码管理不同的一点是分散式代码库:即每一个开发员有会自己的代码库实例。代码被改动过之后,开发人员可以先提交到自己的实例上,然后合并。代表性的产品和工具有Bazaar,Git,和Mercurial。 我用过CVS,Subversion,Bazaar,和Git。我个人的经验是它们各有利弊,当然我没有build engineer的经历,所以我在这方面的经验并不丰富。Linus Torvalds几年前在股沟有一个关于Git的讲演。他讲得不错,有时间的话值得一看/听。当然用哪一个系统(中央vs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团队的技术强项、熟悉程度、公司的目标和制度。不过现在从长远来看,分布式的源代码管理是大趋势。 插点花絮。Linus Torvalds(Linux的主创)和Monty Widenius(MySQL的主创)都是以瑞典语为母语的芬兰人。Linus讲基本上听不出外国口音的美式英语,个性比较高傲。Monty的英语口音比较重,但表达没问题。口音不可怕,能听懂,可以把意思说出来就好。 从开源的角度来看,用什么代码库和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项目放在什么平台上。如果你感兴趣的项目在Launchpad上,那你当然要花时间学好bzr,如果是在Github上,就要练习好git。当然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的发起者,你就可以自己决定用哪个平台。现在比较流行的平台有Googlecode,Launchpad,Github,SourceForge等。Launchpad只用Bazaar;Github当然只有git;Googlecode支持Subversion,git和Mercurial(应当是三者选一);SourceForge好像只支持CVS和Subversion。 不管哪个平台,特别是分布式代码系统的东西,很多情况下你需要通过ssh来和托管机器(hosting URL或机器)交流,这就需要你自己的ssh key。如果你还没有,可以通过Linux系统上的ssh-keygen来生成这个外向和私有的key。生成了自己的id_rsa和id_rsa.pub的key文件之后,要把它们保管好,因为那个id_rsa.pub的key会被提交到Github,Launchpad等地。而id_rsa.pub是外向的,我们可以用它来和私有的id_rsa来验明你的身份。 选中了源代码管理工具和托管的机器或平台,你可以自己建几个Utility的项目来练习一下,如果你对源代码工具不熟的话。像在Googlecode,Github,和Launchpad等地很容易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开源项目,你可以放进去自己常用的脚本和自己写得小工具等。这即可以保存自己的脑力劳动成果,也可以练习源代码工具的使用。实际上在开源领域里做,bzr/Launchpad,git/Github/Googlecode等都要熟悉。常用的命令如clone,commit,pull,push,status,log,revert,blame等要明白和会用。 当然你也要知道怎样用diff来做个补丁(patch),和怎样来贴别人提交的补丁。这包括只补一个文件,多个文件,和多个分散在不同文件夹里的文件。关于运用diff和patch,这些东西只要可以接触到Linux的机器就可以练练。 说起diff,有很多的GUI工具比较好用。在Windows上你可以用开源免费的WinMerge。在Linux上我有时会用kdiff3,比较喜欢。我以前在公司里用Mac的时候,听说苹果的FileMerge比较好用,但我没试过。如果你用git和Linux,那么gitk这个GUI工具非常好,观看历史,分支,标签等都一目了然。我上次和MariaDB的wlad在一起,他告诉过我一个不错的bzr的GUI工具,好像是在Linux上,但我忘掉是哪一个了。 之所以讲diff,是因为我感觉在任何提交(commit)之前,你要再读一下diff。我以为这是一个最佳实践。阅读其他程序猿的diff也是一个好主意,这样你会对同事和合作伙伴有更多的了解。这也是一个非正式的code review,你也可能学到不少东西。 其他最佳实践还有要舍得用标签(tags)。标签不占地方,特别是在分布式代码管理上,但它却可以提供一个简洁明了的记号,便于管理和分类。另外,在提交时要写好的、言简意赅的短评。不要只说“bug 123 fix”,简要告诉我bug 123是怎么回事和如何改正。当然能做到言简意赅最好,如果做不到,没关系,以后慢慢提高,但请宁多勿缺,如果自己写不短的话,长一点没关系。 当然,在提交之前至少要过自己的unit test,并提交test cases。还要过其他的测试。测试太重要,以后会专门来写一篇。

  • 看马云和其他

    上次去北京,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买了《马云内部讲话》,最近抽空刚看完。这是马云在各种公司会议上的各种讲话的记录,很不错。看完之后,让我对他有了更多的兴趣,就在网上搜了下视频。我看了马云在2011年中国网商大会的演讲和问答,读了他的所有新浪微博,他去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和问答,黛安·索耶(Diane Sawyer美ABC新闻主持人)和他的访谈,查理-罗斯(Charlie Rose美PBS/CBS新闻主持人)和他的访谈。除了黛安-索耶的访谈比较接近美国主流媒体的主旋律没多大意思外,其他的马云的演讲和访谈都很好。马云的英语非常棒,很坦诚和直率。 从马云的演讲里我读到“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原则,这个我很欣赏。这和很久以来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之流的套现、忽悠、买空卖空、投机、腐败、官商勾结但却打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幌子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有意思的是,刚写完这段话的第二天,就读到了一位前员工对高盛的指控。很可惜,华尔街的这帮孙子把美国政府基本上买下,并且通过高级华丽的美国宣传部——所谓的自由但却是由金钱控制的高傲充满偏见“无冕之王”媒体——控制着全球舆论高地。这帮道貌岸然的人渣到处洗脑,养着大批帮腔造势的所谓新保守主义学者、评论员、经济学家、和智库,在全球各地忽悠和欺诈。 可悲的是,这种主义也迷惑了不少人。有的傻逼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如美国茶党——其中不乏种族主义者——和不少民主党成员。上次在北京看了徐静蕾的《亲密敌人》,不建议看,但如果看了之后就可以感觉到华尔街这帮孙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哇噻,英俊潇洒靓丽的高帅富投行人员运用他/她们的犀智和常青藤教育在商场上运筹帷幄,舌战群儒。帅哥靓妹们喝着洋酒,用着刀叉,开着卡迪拉克,住着豪宅,为股东们努力敬业奋斗着。在这主旋律之下,穿插着幽默、搞笑、卖萌。更绝的是,影片一开始竟然还融入了崛起的中国在世界各地大肆掠夺原材料的meme!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构建了全球各地多少家长和莘莘学子的梦想啊! 不可否认,喝洋酒,开大车,住豪宅,搞商战,歌颂投资银行某些人的敬业,这每一件事情的本身都没有什么,但把这些加在一起,基本上重复《华尔街日报》的主旋律,而事实是华尔街的虚体经济把以美国为首的全球经济拖垮到目前的地步,但你却在那儿歌功颂德?!不得不承认美国宣传部在世界各地的杀伤力依然很大!依我看,这电影的唯一可取之处就是基本上以正面的方式来描写女性:聪明、美丽、和有能力。 写这些,并不意味着金融业一无是处,要反对市场经济,凡是在金融业工作过的人都是坏蛋,鄙视金融工作人员等。我自己就是学金融出身,在期权期货交易所、投资炒股公司里干过,并且也有不少的朋友在这个行业,以后我也可能回到这个行业工作。但有华尔街高盛、花旗、摩根、说客(贿赂)公司、政府、国会等部门的狼狈为奸,如官商说客公司之间的旋转门和内定法规后走所谓民主程序;有明目张胆的欺诈犯罪行为,如次贷款危机和紧急援助(bailout);而美国运行到目前为止的两党制金钱选举最近很难改变现状:两党制等于财团两边押宝,谁上台都输不了。所以当马云在Charlie Rose的访谈节目中提起华尔街的贪婪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时,我深感赞同,也很佩服他的眼光和犀利。因为就我所体会和感觉到的国内的情况,我感觉真正持他这种观点的商人并且真正明白的人是少数,而个人感觉中国很需要更多的马云。 马云是中国互联网的开拓者和先驱之一。他多次提到要感谢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并且不以为那么多的金钱归他自己所有,而是很多都属于这个社会。他说起要帮助世界各地的中小企业,让世上没有难做的生意。他鼓励人们实干,不要抱怨。他说要以电子商务打头来帮助中国建立起新的以诚信为基础的新商业文明。他讲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且说要给中国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他关心自然环境,是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理事。对任何人,不管他的外在形象如何,不管他如何会说,我们都要听其言,观其行,并且我们要一直“观其行”下去,因为人是非常奇怪的动物,人会随着时间的演变而可能会变好或变坏(请看竞选时的小奥和当选后的小奥)。并且我本人对于大的机构、组织和公司有很强烈的怀疑,因为大意味着价值稀释、不灵活和高沟通成本。但就我个人对阿里和淘宝的有限了解,我觉得马云是言行一致的。阿里和淘宝人,平均年龄26岁,我接触到的和跟踪的都非常优秀。我注意到他们在构建交流、开放的大环境的努力,和落到实处的在北京和杭州的与本地技术人员的交流,所以我要给他们加油喝彩!他们果断开除“坏苹果”也让我眼前一亮!(bad apple在英语里有这个意思:A person who is not wholesome, honest, or trustworthy, especially one who has an adverse influence on others)。 —— 说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我最近读完了Yvon Chouinard的《Let my people go surfing》,非常喜欢,力荐。Yvon Chouinard是个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 当然说起社会责任,有太多的空话和套话,让人变得cynical,最后怀疑人们的诚意和动机。所以在搞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时有负责任的行动,做到言行一致,就会给人以信心,带动起有意义的改变。大环境变好了,自己的日子也会过得更好。Chouinard的Patagonia户外运动服装和器材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即使把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东西拿掉,这本书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书籍,像关于产品设计的讨论,和供应商的互动等。我感觉这本书和我认为的阿里淘宝文化很类似。该书有中文翻译,但我不知翻译质量如何。实际上该书的英文也比较好读,有不少照片,拿过来学英文也不错。由于是企鹅出版社所出,国内英文原版应当买的到吧。 最近还读了Rachel DeWoskin的Foreign Babes in Beijing,廖信忠的《我们台湾这些年》,Hans Blix的《Disarming Iraq》,Greg Turnquist的《Python Testing Cookbook》,都很不错。

  • 开源软件的参与及社区互动的一些体会和建议:建立自己的沙盘

    接开门篇,这是个小系列。 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又云:失败是成功之母。记得有位外国著名科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砖家是在一个狭窄的领域里犯过所有痛苦错误的人”。总而言之,古今中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所以不要怕犯错。怕得是犯了错但不承认或不愿意从中学习。为了鼓励学习、尝试和应用一些新东西,把错误的成本最小化,我们可以做沙盘演练。而IT的沙盘,在很多情况下是虚拟机。(哈哈,哥想写范文。各位童鞋猜猜看,那句旁征博引用来讨老湿欢心的科学家名言,是我的编造还是真有类似的句子?) 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体会和建议: 1. 建立自己的虚拟机,有Debian,Centos,Windows等。有了自己的虚拟机,可以以快照(snapshot)的方式保存基本的虚拟机器。在此基础之上,练习一些软件的编译和制作(compile and build),发现各个部分之间的依赖性(dependencies),下载源代码并进行阅读和调试,安装一些软件和工具来尝试和学习等。如果做错了,可以打倒重建,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要敢于尝试! 我现在有一台联想的ThinkPad笔记本,用了Linux Mint 12 KDE的distro,然后自己下载并安装了VirtualBox。在此基础之上,我用Vagrant和veewee来构建和管理虚拟机,感觉非常给力。Vagrant和veewee的一个优势是可以用来比较容易地建立多机环境,web server,database server,proxy server等。我这有个介绍。 2. 用云计算服务来搭建自己的沙盘,虽然我现在用得少了些。 我在云计算厂商(Amazon和Rackspace)有自己的账户。我对国内的云计算厂商的运营方式不了解,但我一月初在北京时听说国内也有类似服务。我经常在Amazon和Rackspace上启动几个机器来做实验,因为花不了几个钱。像在Rackspace上起一个256MB的Linux虚机,一小时也就一美分左右。所以如果国内有这样的服务,自己开个户玩玩挺有意思的。 3. 购买自己的主机服务,一为练手,二为翻墙。 能翻墙是必须的,因为长城很弱智,阻挡了太多的科技信息和交流。每个国家都有网络监管并且也需要网络监管,每个国家都要采取措施来保证信息和网络安全,每个国家都想支持本国的IT发展并且也会出台政策和举措来保护本国产业,这些都无可厚非,没啥偷偷摸摸,不好意思的。但长城,和中国的不少做法一样,搞一刀切,那么僵硬、笨重和愚蠢,里外都不讨好,该想办法改进和提高了! 翻墙的一个很流行的办法是VPN,而不少VPN是要付费的。这就不如在国外买个主机服务,因为国外的主机服务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有了自己折腾的机器,同时还可以用来翻墙。主机服务不会比VPN贵到哪里去。有了它之后,你可以用国外主机来暗渡陈仓,搞个ssh tunnel上网,长城拿你没办法。但这要求主机服务允许你这样折腾,所以要注意用哪个厂家的。感觉Linode比较靠谱,因为看上去给你root,并且可以打倒重建。在这方面,冯大辉的这篇博客有不少好建议。搞个具备境外支付的信用卡也是个好主意。我几年前写过怎样用ssh在Windows上挖个地道来传输http的交通,那时公司内网管得紧。不知道现在还管用吧,但至少可以提供些关键词供你查询。 有了自己的沙盘,就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在上面耍耍,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多尝试和总结经验教训,我想就会慢慢提高自己的内功。

  • 开源软件的参与及社区互动的体会和建议:开门篇

    上次在北京和江枫聊天,谈到中国开源和美国还有其他国家的开源互动与合作的问题。当时我就想写一些东西,介绍我的感觉和体会。那时的想法主要是想写一下关于如何尽可能地缩小语言和沟通的障碍问题。回来后忙着帮朋友建立和Percona方面的沟通,然后因时间的关系离开Percona,但一直在想这件事儿,脑子里蹦出些想法(都很短)就记到了自己的本子上。 现在总结下我在自己的本子上乱写乱画的东西,有缩小语言和文化障碍的主意,也有很多关于软件开发的基本常识,没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料。先写下个提纲,抛砖引玉,以后接着写,欢迎各位拍砖。如有问题,尽管提,我们一起来“头脑风暴”(brainstorm)。一些想法和主意经过思考和讨论,然后配上行动、尝试、反馈、改进的循环,那么这些主意和想法就会落到实处,一个高质量的产品(脚本、补丁、新性能等)就会随之而产生。这事儿,说容易也容易,说困难也困难。但你如果有想法、有行动,并且能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错误并从中学习,那么在这个过程就会大有收获! 实际上我感觉很多东西不仅仅适用与开源软件,在商业软件开发上也同样适用。 1.建立起自己玩和犯错误的沙盘; 2.熟悉源代码的管理方式和工具; 3.学习和参与的建议; 4. 关于沟通和交流 5. 要懂得测试,测试,再测试; 6.自律的重要性,这个难 7…. 好吧,就这样,先起个头,以后接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