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hinese

  • 许巍、伍佰很不错

    我大学时算是歌迷,偏爱摇滚。 95年来美时,伍佰的音乐好像处于起步上升阶段。听说而已,还没来得及欣赏,就来到了大洋彼岸。 去年到过几次纽约,其实在曼哈顿的中国城时就很想买他的唱片。但想起我们的陋室已经几乎无立锥之地,我买的刘宝瑞、侯宝林、马三立(个人目前最喜欢刘宝瑞)等人的相声、动画片《大耳朵图图》、《西游记》等光碟也占了不少地方,就没买。 去年回国,终于买了伍佰的精选,一共三十首左右。果然名不虚传,他的歌真棒!我在车里放,儿子也跟着哼。他好像喜欢《白鸽》和《黄色月亮》。我基本上每首都喜欢,包括闽南歌《往事欲如何》,《世界第一等》等。 去年八月在上海时,在出租车里听了周杰伦的歌。在YouTube上看了看他的MTV,有的不错,有的觉得很搞笑。 最近从我的博客订阅里两次读到一个叫许巍的歌手。上周在华盛顿听到朋友谈到一首叫《蓝莲花》的歌,想起儿子和自己刚刚读完英文的《丁丁历险记》之《蓝莲花》,就在网上听了听。哇塞,太牛了!许巍很棒! 有时间会多搞一些国语音乐听听。不知读者能不能推荐一些好的音乐与歌手。 写完这一些,好像有点老土的感觉~~~

  • 2007年夏北京之行流水帐之四

    我们也去了秀水街、王府井、大华市场等地购物。隆福寺北面三联出版社的书店真不错。记不清名字了,但里面有一个韬字。我在这儿呆了一会,买了王蒙自传的前两部(力荐,第三部待出),中华书局的《史记》(并不全,遗憾)。王府井的北边有中华书局的一个店,没得空去。 在京时我们坐过公共汽车。没坐成地铁,主要是打的。 和的哥聊天是很过瘾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是陌生人,所以没有了和亲戚、熟人聊天时的顾忌。再加上在美不太说汉语,能痛快地说母语有种亲密、大块朵熙的感觉。我们回瑞典时,太座的姐姐告诉我她看得出小孩娘回瑞典后讲瑞典语时的亲切与水乳交融之感。 我们碰到的的哥大多来自通县、密云等郊区,他们的年龄和我大致相仿。一个通县的哥们70年出生,比我大不到一岁。当时车里的收音机正放着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我们一起哼唱着小虎队的歌。我还记得《青苹果乐园》的片段。歌曰:“周末午夜别徘徊,快到苹果园里来,欢迎流浪的小孩”。 我们谈起程琳和她的《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是闽南话。唱那首歌时,谁能想到我会到说闽南话的美丽的厦门大学去读书呢?该歌是台湾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如能搞到,看看这部电影也不错。 我们也谈到了苏芮,邓丽君,张蔷和她的《星期六》:“星期六,星期六,悄悄地接近了。星期六,星期六,明天星期六。”如没搞错的话,张蔷曾去澳大利亚,好像现在回到了中国。还有那个做燕舞广告的年轻人。小伙子唱到:“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eng”,很潇洒。 我说起了我在乡镇上读初中时风靡的《迪斯科》。还记得一些歌词:“没有七彩的灯,没有醉人的酒。我们在月光下,跳一曲,跳一曲Disco, Disco, Discooooo…”。唱到这最后一句“Disco”时,实际上变成了尖叫。初中时我校文艺汇演,应该是初三的两个女生,穿着牛仔裤,合唱该曲,震撼整个校园!另外的一些歌词好像是:“这是心灵的安慰,不是无欲的追求。跳/眺向遥远的路程,莫要做短暂停留”。 另一个的哥的岁数比我大一些,北京城里人。他告诉我他小时候北京的天空特别的蓝,不像现在有这么严重的污染。车驶过什刹海附近,他说这儿有不少酒吧。傍晚华灯初上,灯影婆娑,很有一番情调。若能在此泛舟,见莲花朵朵,肯定会别有雅致的。不知为何,什刹海,北海公园的湖水和白塔,很容易让我想起《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那种纯洁和天真,配上童声合唱,多美啊! 一个的哥喜欢谈政治。看得出他对腐败和官官相护深恶痛绝。我们谈起了共和国的历任领导人,一致认为家宝是个好同志,锦涛同志很有城府。我个人对家宝和锦涛的印象都很好。 另外两个哥们来自密云和通县,他们都是农业户口,家里还点着棒子。密云的哥们告诉我他也就是搞一搞春种而已,并不会到地里照顾庄稼,秋天能收多少就是多少。反正他主要靠开车吃饭。 以下是在京的另外一些照片。必胜客在美国是普通的连锁店,在我国好像摇身变成中产小资的去处。我们在这儿吃了一把。在上海时,父母、哥嫂一家和我们也在上海的必胜客吃了一回。 建国门外大街靠近秀水街的必胜客 建国门外大街靠近秀水街的冰激凌店,Baskin-Robbins,忘了它的中文译名。 王府井下面的大食代,我顶!

  • Tidal wave watching / 钱塘观潮

    双语博客. My first attempt of writing the same thing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t is pretty time-consuming. English version is in the second half below. 上次回国在杭州时,我爸爸建议去钱塘江看潮。我知道那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我们路不熟,不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涨潮的时间,顶多也就是从别人问到一些并不可靠的信息。当然也忘掉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谆谆教导。但因为前一天吵过架,我也懒得解释。 老婆身体不舒服,并且饿。但我很想营造一个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没说清楚,就拖着她上路。实际上她并不太明白我们要做什么。怪我不好,我的交流能力还需很大的提高。 所以我们发扬了不做计划、不落实细节、“跟着感觉走”的优良传统,爸、妈、哥嫂一家和我们一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卓绝的长征之后终于在下午五点抵达目的地。看了公园的涨潮周期表后才知那天的潮要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才能来,并且公园六点前收费。我们决定先吃饭。但嫌菜贵,决定当即掉头回去。感谢老婆的劝阻,我们买了门票进了公园,也算不虚此行,有此照为证。 这张照片的背景就是雄伟壮观波涛汹涌的钱塘江大潮。我拍这张照片时,老婆坐在石阶上擦眼泪。她现在觉得这一切滑稽得不得了,可当时一点都不好玩儿! While in Hangzhou last August, my dad suggested we go see the tidal wave. I knew it was a bad idea, because we didn’t know…

  • Tintin, Tom Sawyer, Robinson Crusoe, Harry Potter, Mowgli, and a shout-out

    One drawback of self employment is that I don’t have time for blogging nowadays. When I had a full time job dutifully serving my corporate master, I had time to surf the web, slack off, and write a post or two. Ever since I started on my own, my blog production has dropped. I still…

  • 称谓的变迁

    Chris wonders about the origins of 爸 and 妈 and their usage in daily life. The 爹、娘、爷、大、爸、妈 stuff fascinates me as well. Different environment calls for different characters. My take is that it has a lot to do with the class status thingy after liberation: the 非农业户口 (non-agricultural) class and 农业户口(agricultural) class. Kids growing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