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hinese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刚结束一个客户的业务,修整了两个星期,就开始了另一个客户的工作。 总结这一年多来的自由职业者路程,随便写写。 1. 做得越多越感到自己的无知。感觉打好基本功最重要,要用一些时间把基本东西重温一下。不光是读书,更要动手。先从数据库方面的东西做起; 2. 一开始到华盛顿、纽约、波士顿和其它城市搞培训,会有新鲜感,可飞多了也就那么回事儿。可能在五六十岁时做培训会好一些,现在孩子小,经常飞来飞去不是办法。如果没其它生意那当然要另当别论:独立职业者,不干就没钱。不像打工者,时不早晚地可以混天聊日偷懒一下。不过时间安排允许的话,倒挺想到泛华语区做培训,开会演讲,或其它项目,因为那样会有机会到我眷恋的故国看看,慰籍一下思乡之情; 4. 有本地的、本人感兴趣的、稳定的中长期项目是目前看来最好的选择。和本地的业界人士及本地的咨询公司甚至猎头公司拉好关系很重要; 5. 做生产数据库管理员真得很辛苦,对生活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呼机、大哥大不离手会很烦,当然钱可能会比做研发好一些。生产数据库出问题时,优化,函数调试和比较,索引和统计的分析,数据的分化,并行处理,等等等等,有那么多的方方面面要考虑和协调,大家都会很紧张。墨菲定律,出问题都是晚上、周末,搞得人精疲力竭。遇上通情达理的客户和经理还好说,遇到脑残的很可能会有麻烦。话又说回来,要吃饭,想买房子,照顾家人,不工作挣钱怎么行?什么事情,都是利弊的权衡; 6. 现在帮客户做研发挺好的,因为有一段时间没鼓捣过了,兴致盎然。本身就有兴趣,再加上.Net开发和Sql Server的关联又大,岂不是一箭双雕?Linux,MySQL,Oracle等还是要搞一搞的,那玩意儿也有意思呀! 7. 看来有买无线游动上网服务的必要。大部分的客户把网上电邮封掉,但现在的手机合约到明年四月左右才到期:要自由,不交一些钱是不行地。有点儿舍不得,和老婆商量商量再说; 8. 要给家人写信和寄照片。

  • 2007年夏故国行流水帐之七 — 回季庄

    回国了,当然要带家人见识一下我的老家季庄,虽然父母现在住在县城里。 我算是70后,虽然有时会讨厌这种笼统的归类。我1971年出生于季庄。1984年,做民办教师的母亲转正,我们开始吃公粮,成了我从懂事起就羡慕的“非农业”。好像是1985年,我们搬到了镇上的四中去住,真正地离开了季庄这块土地。所以我的童年和部分少年是在季庄度过的。 季庄的变化真大。在2003年回去时,和故乡一别已是八年了。我小时候住的草屋,已经被翻盖成了平房,爷爷奶奶的草屋变成了大瓦屋。村子里的不少草屋,由于主人出去打工,都闲置或荒废掉。父母还告诉我,如果建新京沪高速铁路的话,会经过我的村庄。 感觉季庄变小了很多。小时候到家北的小店打酱油或到菜园里揪菜,到西南湖(注:湖在这儿是家乡话,地的意思)割草,记得好像要走一段时间的。现在好,一抬脚的功夫就到了。后来我和几个朋友同事谈起这个问题,不少人有同感。来自美国南方的黑人朋友卡尔说小时候个子矮,走路慢,当然觉得远,另外,一些相对于我的新盖的房子也会造成距离感的错觉。一个西班牙的同事深有同感,他的观点是:去的地方多了,见的人多了,无形中就会觉得家乡小了,尤其是自己的家乡本来就不大。 到家后,父母带着我一家三口到东北湖祖父的坟地去烧纸。 Grandma died in May this year. She was cremated and buried here as well. My dad erected a tablet stone here, so it is easier for later to identify, instead of the earth mounds here and there. 由于这次是老婆和儿子第一次来中国,所以我们把我的五个姑妈都叫到了季庄,一起吃顿饭,见见面。庄里的老乡大都是第一次见到白人,感到很好奇。他们都说儿子长得英俊,但很遗憾,不像妈妈那样白,黑铁蛋一样的皮肤,和我一样。我哈哈一笑了事。老婆不是哗众取宠之人,微笑着供别人观赏评论。有的乡亲走到很近看。孩娘过后跟我和孩子自嘲说她是荷里活的大腕,过了把星瘾。 我奶奶听说老婆家只有姐妹二人,无后,那怎么行?就让我翻译给太座,交待我要做岳父的儿子,并邀请岳父到季庄来安度晚年。她说:“你看看,咱家里有吃有住,多好!” 我奶奶是个有点奇怪的女人,1909年左右出生,小脚,好像十四岁左右过门,生了五个闺女两个儿子,大儿子不到十岁夭折。她和剩下的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我父亲,的关系不好,也不疼孙子。和那一代的大部分人一样,她是文盲,但喜欢学识字,开荒种地。我出生时,由方圆几十公里的唯一的接生婆接生。我是老小,有两个哥哥,出娘胎后,我趴在席上,奶奶走来,给我翻了个身,看了一眼生殖器:“哼,又是个小子!”,悻悻地走开了。她做的烤辣椒子调咸菜非常好吃。奶奶在2008年5月去世。想想奶奶这一代人的历史和经历,不胜唏嘘。奶奶比邓小平只小五岁左右,是一代人。 我奶奶: 奶奶的卧室: 奶奶的堂屋: 左上角的那个五斗橱好像是我爸在农校工作时学校给打的。 我和奶奶在过同里啦呱: 这个我和我奶奶啦呱的过同,就是以前我爸妈和我们兄弟三个住的三间草屋。过同是家乡话,门房的意思。不过当时不是过同,因为我们和爷爷奶奶是分家过的。当时爷爷奶奶的院门儿在东边儿。 那天我们在集上买了不少菜,自己做。靠墙的小棚子是厨房。我坐在那儿烧锅。要说烧锅 我算是老手了。因为用的是柴禾,所以不用拉风箱。很遗憾,忘了给风箱拍个照。 我在烧锅: 我们做的饭菜很丰盛,味道也好。但第二天,至少是我们夫妻俩口子开始拉肚子。据小孩娘和我的推断,这个病情是菜刀造成的。那天吃完饭,我们重新修盖被最近雨水冲毁的鸡窝。盖鸡窝的砖头有点大,需要把一些敲成小块才能码齐,但我们又没有工具。家人就用菜刀的刀背来敲砖。鸡窝垒完了,那刀随便被冲一冲就用来切西瓜,就这样病从口入了。…

  • 自我批评兼决心书

    靠,到了我对自己说不的时候了!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不务正业,吊儿郎当,丢三落(la)四,晕晕乎乎,心情浮漂。整天上网打发时间,在一群博客上逛来逛去,有时心里会暗暗埋怨这宋以郎的东南西北、王博、王子等人的博客怎么这么久不更新?这样一天到晚下来,感觉如行尸走肉,头晕眼花,但第二天又外甥打灯笼,照旧(找舅)。 够了,我大声说。从现在起,我立地成佛,继续办我的正事儿,为中国人民、美国人民及世界各国人民的事业做贡献: 1. 早睡早起。如想躺着多看会儿书,9点半左右就得上床 2. 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锻炼身体,骑健身自行车至少一刻钟,然后弄点俯卧撑、仰卧起坐、哑铃之类。我发现早晨锻炼一下,那一整天的感觉都好。如早晨起来觉得饿得慌,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再说 3. 洗漱完毕的第一件事就是做计划。拿张草稿纸,写下要做的事情,越详细越好,按轻重缓急排序,然后就去执行。如奇迹发生,竟然能在一天内做完,那就再计划一次。或许要给自己留下少许游手好闲的时间来 欢迎各位领导、来宾、同志、网友的监督和建议。现在就立马行动去鸟!

  • Fareed Zakaria’s interview with Premier Wen Jiabao

    Huh, when did Fareed Zakaria get his own TV show? I know the guy is a Newsweek columnist but never realized he is on TV nowadays. Anyway, I read his interview with Premier Wen Jiabao, which triggered a search on the web that led to the Youtube footage. Really impressive. Premier Wen is a person…

  • 一次谈话

    一天和老婆开玩笑。我说:“孩娘,我英俊、潇洒、有钱、光彩照人,你到底想要什么?!”。 老婆温柔地、甜甜地一笑,应道:“相公,你说的那些,有一样就行!” 我当即被雷倒。和这个聪明善良厨技差的无厘头妮子斗法,我基本上没占过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