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你到永久
明天是美国母亲节。我如乡随俗,挑一首歌,献给我的母亲和妻子,我眼中最美、聪慧、善良、坚韧、勇敢、勤劳、充满爱心、积极向上的两位女人,祝母亲节快乐! 伍佰这哥们儿不简单。最下面是这首歌的MTV,取自土豆网。 与你到永久词、曲:伍佰 风儿轻轻的吹 雨也绵绵下个不停 望着走过的脚印 有崎岖有平静 看着你的眼睛 我最熟悉的表情 一路上有你 因为有了你 人生旅程不再冷清 迎着风 迎向远方的天空 路上也有艰难 也有那解脱 都走得从容 因为你是我 生命中的所有 将我的心放在你手中 陪你到永久 花儿开在雨中 雨水溅湿你的眼眸 怕我说得太晚 让你如此的承担 面对岁月的河 对你已经无法割舍 我是爱着你 深深爱着你 一首属于我俩的歌 迎着风 迎向远方的天空 路上也有艰难 也有那解脱 都走得从容 因为你是我 生命中的所有 将我的心放在你手中 陪你到永久 生命有了你 我已经无所求 将我的心放在你手中 陪你到永久 整个的心放在你手中 与你到永久
-
还是忙
今天刷完一间屋。这个很有挑战性:三种颜色,贴胶纸要整齐,很费时。然后大小滚轮齐上。先刷一遍,等晾干后再刷一遍。把我们两口子忙得不轻,但即使这样,还是有些暇痞。感谢老婆,她做了很多周到、详细的工作。 我自己也搬了不少纸箱子。就想小时候干这样的活,要把裤腰杀紧俩扣,往手心呸呸吐两口唾沫,搓一搓,蹲下,抠住东西的角,喝一声:“起!”,也不一定起得来,还得要人“发”一下,才扛得动。我一个人弄老婆打好的包,好在她买了个小平板车,我只是把纸箱子搬到小车上,摞起来推着走,省了不少力。但也是弄得腰酸腿疼。当然干了一天活,如果晚上能端个小酒盅,夹上眼喝上一小口辣酒,抹抹嘴角,把两根筷子往桌子上一撞后码齐了,叨上几口地蛋丝儿或白菜猪肉粉条,和家人拉个呱,人生快意,尽享其中了。但像那种日子,与我来说,十几年前就一去不复返了。即使想重温,也不太会有那样的机会和场合。当然那稍微有点理想化,因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烦恼和喜悦。老婆倒是买了些地蛋芽子,说不准今年我们能吃上自己种的地蛋。她老是说美国的地蛋不如瑞典的地蛋好吃。 原打算五月初搬利索。我估计两个星期后能搞定就算好得很了。 也变着法儿给儿子上中文课,但我在方法和态度上还需要很大的提高。总是很忙,没时间,但又不能牺牲睡眠时间来熬夜。都快四十的人了,睡眠不足,第二天的投入就是问题,对不起别人,也对不起自己。
-
印象伦敦之二
这次去伦敦很巧。我复活节星期天早上到,星期一在英国是假期,所以算有两天的时间观光。第一天坐双层巴士时竟因调时差而迷迷糊糊地睡了一小会儿。第二天我去了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图书馆。 这里是在大英博物馆里拍的照片。 中国 读介绍之前,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叫不出中文名字。是旁边的一位台湾同胞告诉我这叫鼻烟壶。这是我第一次见到。 鼻烟壶介绍。顺便说一句,大英博物馆的翻译用的是早已是国际标准的汉语拼音。 博物馆里有一些鼎和钟。遗憾的是,这些物件大多是依墙或拄而立,所以背面和侧面的字很难读到。 我感觉他们的翻译都很不错,但这个礼品商店的茶杯是个例外: What the Fu with the translation here? That’s really unfortunate. Pun intended. 18世纪初出口到欧洲的陶瓷 公元前3400年左右的埃及男性。他死后直接埋在沙地里,尸体很快风干,保存完好。而大约同一时期的另一个埋在棺材里的人,其尸体只剩下了骨头,因为体内水分出不去,身体软组织早已腐化。 之后我去了英国图书馆。我很想到这儿查一些史料,如近现代史的一些历史文件等,但查史料的请求要在闭馆前一小时提交,所以很遗憾。但愿以后有机会再来伦敦会有时间研究一下。 这是英国公司给清政府设计印制的邮票: 其它印象: 1 感觉我的英语口音,在英国时,美国味非常浓,以致于司机搞不清应当把我当成中国人(外表)还是美国人(口音)。对这两种身份,我都认同。我同样地热爱美国和中国,我也没必要并且不会为此解释和道歉。 老婆曾告诉我在我试着说一些简单的瑞典语(我很想学瑞典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等,野心很大但没时间。需要找时间)时,我听起来像个美国人。这很有意思。我见到一些在中国长期生活过的美国人,和他们交流时,或许是他们的言行和举止,有时我心里会琢磨,嘿,这伙计有了不少中国味!换位思考,我想,他们会不会也认为我有美国味呢?当然我对作秀、炫耀、秀英文、装洋等一点兴趣都没有。 2 伦敦的食品很多样化。印度、意大利、泰国等食品都很不错。我倒没有品尝他们的炸鱼和炸薯条/Fish and Chips。在Piccadilly Circus附近有两家很好的中餐馆:川菜的水月巴山(Bar-Shu)和湘菜的好日子(Golden Day)。我力荐好日子。如果午饭或晚饭时间去,需要打电话预定桌位,不然的话要等很久。 3 回来去机场时,和司机的谈话挺有意思的。我们聊到了英国皇室,竟然大部分臭味相投,就是英国当今宫廷很为英国人丢脸。刚愎自用、闹婆媳不和的女王,她的半调子希腊皇室丈夫,变态的查尔斯王子,半熟的亨利王子。威廉王子稍微有点人味,但也要操枪打狐狸以显示阳刚。还有那个徐娘半老的Fergie和她的女儿们,飞越大西洋,赚足了美国人的钱。我们的不同点是他尊敬甚至有点怜悯伊丽莎白女王,热爱黛妃。我个人觉得黛妃自恋极其严重,挺可怜的。但皇室的存在养活了大批小报,给人民提供了无穷的娱乐和幻想,挺有意思的。司机认为查尔斯王子快熬到头了,因为他的老母已经高龄,但他不认为查尔斯最终会得到王位,因为他的坏口碑。 最后,给你个谜语猜猜:茅房/Squat Toilet,打一城市。
-
印象伦敦
名义上,我来过伦敦,但那都是在希思罗过站打飞机到其它地方,所以不算。这次算第一次,记录下个人肤浅的观感,不问对错。 1 一英镑的反面印着达尔文的像,这要在美国,还不被“折腾”到半死。我以为上帝造人,那当然就是真理,老子天下第一!价值(推一下就到普世了),你懂不懂? 2 英国人的牙齿为西方其它发达国家所不齿,拿它当笑料,但我喜欢,因为自然和真实。昨天看到一个自信微笑长着虎牙的年轻人,真好。大家都割双眼皮,整牙,除眼袋,笼胸,漂白,岂不怪哉?千万不要以貌取人。这个“貌”字,可以推广到地域、国家、宗教、趋向、工作、身份等。这玩意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要去做! 虎牙的妈给我拍的 3 我到过的西欧国家里,食物原料的质量都比美国好,菜有菜味,肉有肉味。英国人超重比例看起来比美国少; 4 Leicester按Leister读,ce在这里不发音。Thames按Tems读。昨天在Thames的游船上听地道的Cockney口音,懂了七八成吧(或许有点高估?),很有意思。 5 伦敦的中国城要比我见到的美国中国城干净宜人。我见到的美国中国城,街道上不少垃圾。 6 车轮滚滚,到处都是,玩洋文报纸公关,以满足别人的优越感来换取赞同后拉点小钱过日子(当然也不排除和一些组织机构互相利用),充满了仇恨、怨闷和悲情。瞧这日子过的,但还得打肿脸充胖子,一幅视死如归、抢占道德高地、发疯撒泼坚决表演下去的样子,至于吗?自恨、自卑、自贱、崇洋媚外、点头哈腰不行,自大、自狂、排外、愤青、老子天下第一也不是办法。 7 伦敦很好,很多样,很有活力,我喜欢。 8 真羡慕善于表达的人。我这儿吭吭吃吃,努了半天,也就这几码子字儿。打住,珍惜生活,远离计算机!但能表达还是很好嘀。
-
粉刷墙壁
快搬家了。在老婆的英明领导下,我出了些憨力、笨力给墙刷漆。周末弄了两天,还远远没有搞定。好在我下周到伦敦出差,儿子的春假结束,孩娘有了时间,就可以多忙活一下,嘿嘿。 刷漆前,给地板铺上帆布。这帆布是从附近的五金商店买到,中国制造。其中的一张上用蓝原子油笔(家乡话,圆珠笔)写着”月霞28“,很清秀。这手写的汉字,在美国,不懂中文的就看不明白,我看了,感觉很亲切,因为我知道,这汉字的背后,是一个鲜活的人。给孩娘解释,孩娘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南边的邻居不错,看我们粉刷辛苦,给我们烤了个蛋糕放在门前,虽然我们还互不认识。和我们以前的晚上大声放音乐、吵吵嚷嚷的邻居比,这是个好兆头。 今天下班后和儿子骑洋车子,很爽(恣儿),在树林里见了四头鹿。它们不大怕人,和我们也就六七米的距离,吐吐噜噜,屙出一溜鹿屎蛋子,和羊屎蛋子有点像,怪有意思的。动物里面,以我目前的经验,驴(莫言小说里的叫驴。我们那边儿也说叫驴,“叫”读第二声)屎蛋子最有卖像,大如鸡蛋且有光泽。所以我们家乡话里有“驴屎蛋子一面光”之说,通常指忽悠人的一些烂东西。我小时候农闲时,庄里的人会肩上挎个粪头,在村子里走走拾粪,给农田积攒肥料,按说拾到驴屎蛋子应当是比较有成就感的。在我的记忆里,我有很深的我爷爷穿着棉袄棉裤,挎着粪头,带着粪扒子拾粪的印象。 注:用了些土话,是因为怕忘。我回老家,感觉好像那些老话、土话在渐渐消失。上面的”爽“字,我老家人不大用,是我到厦大后学的,但也是过了好几年才会用,但我现在喜欢这个字。家乡话里可能会用”恣“,但现在“爽”的接受度、区域度可能要比“恣”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