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伦敦之二


这次去伦敦很巧。我复活节星期天早上到,星期一在英国是假期,所以算有两天的时间观光。第一天坐双层巴士时竟因调时差而迷迷糊糊地睡了一小会儿。第二天我去了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图书馆。

这里是在大英博物馆里拍的照片。

中国
中国

读介绍之前,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叫不出中文名字。是旁边的一位台湾同胞告诉我这叫鼻烟壶。这是我第一次见到。
鼻烟壶

鼻烟壶介绍。顺便说一句,大英博物馆的翻译用的是早已是国际标准的汉语拼音。
鼻烟壶

博物馆里有一些鼎和钟。遗憾的是,这些物件大多是依墙或拄而立,所以背面和侧面的字很难读到。
鼎

我感觉他们的翻译都很不错,但这个礼品商店的茶杯是个例外:
What the Fu with the translation here?

What the Fu with the translation here? That’s really unfortunate. Pun intended.

18世纪初出口到欧洲的陶瓷
18世纪的陶瓷

公元前3400年左右的埃及男性。他死后直接埋在沙地里,尸体很快风干,保存完好。而大约同一时期的另一个埋在棺材里的人,其尸体只剩下了骨头,因为体内水分出不去,身体软组织早已腐化。

Predynastic Egyptian burial

Predynastic Egyptian burial

之后我去了英国图书馆。我很想到这儿查一些史料,如近现代史的一些历史文件等,但查史料的请求要在闭馆前一小时提交,所以很遗憾。但愿以后有机会再来伦敦会有时间研究一下。

这是英国公司给清政府设计印制的邮票:

Stamps at British Library

其它印象:

1 感觉我的英语口音,在英国时,美国味非常浓,以致于司机搞不清应当把我当成中国人(外表)还是美国人(口音)。对这两种身份,我都认同。我同样地热爱美国和中国,我也没必要并且不会为此解释和道歉。

老婆曾告诉我在我试着说一些简单的瑞典语(我很想学瑞典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等,野心很大但没时间。需要找时间)时,我听起来像个美国人。这很有意思。我见到一些在中国长期生活过的美国人,和他们交流时,或许是他们的言行和举止,有时我心里会琢磨,嘿,这伙计有了不少中国味!换位思考,我想,他们会不会也认为我有美国味呢?当然我对作秀、炫耀、秀英文、装洋等一点兴趣都没有。

2 伦敦的食品很多样化。印度、意大利、泰国等食品都很不错。我倒没有品尝他们的炸鱼和炸薯条/Fish and Chips。在Piccadilly Circus附近有两家很好的中餐馆:川菜的水月巴山(Bar-Shu)和湘菜的好日子(Golden Day)。我力荐好日子。如果午饭或晚饭时间去,需要打电话预定桌位,不然的话要等很久。

3 回来去机场时,和司机的谈话挺有意思的。我们聊到了英国皇室,竟然大部分臭味相投,就是英国当今宫廷很为英国人丢脸。刚愎自用、闹婆媳不和的女王,她的半调子希腊皇室丈夫,变态的查尔斯王子,半熟的亨利王子。威廉王子稍微有点人味,但也要操枪打狐狸以显示阳刚。还有那个徐娘半老的Fergie和她的女儿们,飞越大西洋,赚足了美国人的钱。我们的不同点是他尊敬甚至有点怜悯伊丽莎白女王,热爱黛妃。我个人觉得黛妃自恋极其严重,挺可怜的。但皇室的存在养活了大批小报,给人民提供了无穷的娱乐和幻想,挺有意思的。司机认为查尔斯王子快熬到头了,因为他的老母已经高龄,但他不认为查尔斯最终会得到王位,因为他的坏口碑。

最后,给你个谜语猜猜:茅房/Squat Toilet,打一城市。

,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