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胡适之


我正在读团结出版社于1996年编版的《胡适自叙》。用该书的话来说,胡适(1891-1962),“是中国现代有影响的学者和思想家,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人物”。从我有限的阅读和其他我所尊敬的作者对胡适的态度来看,对这位启蒙人士的评价,是很难说过头的。我个人对于他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观点非常赞同。

在国内读书的时候,我读到的东西都一直称他为胡适。也可能我当时不在意忽略了。但在我最近读的林语堂、季羡林和李敖的文章里,不少提及他的地方,有的称其为胡适,有的称其为胡适之。我对此一直搞不明白。现在我把《胡适自叙》读了一大半,才明白了原因。

胡适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在1906年左右,胡适在上海上学。当时严复的《天演论》及社会达尔文主义非常流行。一天他请二哥代想一个表字。他二哥就说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适字。他很欣赏。胡适的二哥和三哥的字分别为绍之与振之。所以他就为胡适之。他与1910年赴京考赴美留学。在另一文中,他写道:“我怕考不取为朋友所笑,所以临时改用胡适的名字。从此以后,我就叫胡适了”。胡适的率直自此可见一斑。(见该书第77页及114页)

在我看来,出版、介绍胡适、蔡元培、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等其他很多人的文章与传记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人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与推动者。他们中很多人亲历过中西文化,生活在不稳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里。当时国内有很多挑战,国际形势也不稳定。而他们在那种大环境下,尽其所能,写出了不少比较客观的分析与评论,引进了不少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这些文字,今天读来,仍有不少感想和共鸣。

我最近读的这些人的选集与传记,都是后人选编的。这倒无可厚非。读过之后,我感觉有以下方面可以提高。但暇不掩玉,总的来说,这些书对我都非常有启发:

一、所选的文章,都应标明初始的出版或写作年代。如可能的话,写作地点也会有帮助;
二、对原文和题目,不要作删改或调整。还是原汁原味最地道。

,

2 responses to “胡适与胡适之”

  1. 你的文章我很喜欢。
    我也喜欢读像胡适,林语堂这些近代作家的书。可惜身边喜欢他们的人很少了,甚感遗憾!

  2. 雨巷的树: 谢谢你的鼓励!

    祝感恩节快乐, 如果你过这个节日的话. 感恩节是我最喜欢的美国节日之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