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文阅读


当我1995年刚来美国时,我几乎对一切国内的东西都有一种排斥感, 我想这和年轻人排斥父母有不少类似。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困难, 因为要适应语言, 文化, 和不同的风俗。但我感觉最后还是调整的不错。紧张的课程、 接着的找工作、 随之而来的工作以及忙着适应美国的企业文化、 儿子的诞生、 申请绿卡,等等等等, 都使我感觉没时间读书。 好像当时也没有心情和兴趣来读一些书。这里顺便从我自己的经验说一句: 我感觉现在出国的很多人没必要非得绿卡定居不可。现在的程序复杂, 排队时间长,人生苦短,不一定值得。

从1995年到2003年的时间里,一开始除了一些中文新闻以及六四以后出国的所谓民运人士的文章刊物,我很少读中文。可能在1996年,我读了李志绥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算是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所谓民运人士的文章刊物也失去兴趣。但这并不是说我认为民主政治不重要,只是我对民主政治、新闻自由等的概念及实施方式有了新的理解。

扯远了,回到读书上来。我读书的情况在2003年有了转变。从那时起我坐火车上班, 所以有时间读书。玛利亚2000年的圣诞礼物是高行健的英文版《灵山》。玛利亚开玩笑说:“我的礼物这么差劲,要等你二、三年后才翻一翻”。

《灵山》我读得入了迷,有时恨不得我坐车的时间长一点。Marbel Lee的翻译非常棒,给英文版增色不少。我不得不承认,随着关于中国的及中国强大的报道越来越多,我儿子的出世,我的所谓随年龄而来的成熟(我现在34岁),这些都勾起了我埋在心底的中国情,使我想了解更多的、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我这样写起来好像很肉麻,但我感觉实际上真是这么一回事儿。所以当季羡林在《留德十年》里说他在德国时感到一个人有两个母亲,一个是亲生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我是有共鸣的。这不仅仅因为他是本家和山东人的缘故。

《灵山》之后我读了不少英文书。2003年秋我回到了阔别8年之久的山东农村老家。家乡的变化非常大,有好有坏,更多的是好。我只是买了一些中文儿童书和中文儿童游戏软件,没给自己没任何中文书,现在想来有些后悔。一个原因是我不知道哪些书值得一读。

好像是2003年冬,我在芝加哥中国城的世界书局里看到了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封面上印着“获台湾读书人奖”之类的句子。我买回了家,立刻被他流畅的文笔和新颖的分析角度所吸引,读得很过瘾。后来我听说有人对他的人品和文革的作为提出质疑。我对此了解不多,也懒得研究。但我对他的书非常欣赏。

2004年十月我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厦门大学,参加毕业十周年聚会,买了几本余秋雨的和一本周国平的书。回美之后通读一遍,感觉非常好。

我数年前就知道芝加哥图书馆有中文书,现在兴趣大了,也就读了不少。以下是一个记不太全的单子。没按顺序排列。你如果有好书推荐,请多多留言。

成寒的《方塔回旋梯-推开文学家的门》
这本书的视角很独特. 成寒通过对文学家故居的描写来介绍当时的历史, 文化, 和作家及他、她的书籍

王海鸰的《中国式离婚》
写得很实在,很真。

《林语堂代表作》
我很喜欢林语堂的作品。从这本书我可以看到他的文章、思想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变化而变化。

罗索拉的《旋转木马》
非常舒服、细腻的小品和随笔。

孙心圣的《十年旅痕》
真实、善良、优美的旅行记。

??的《上海宝贝》
文笔不错,但我一点共鸣都没有。我感觉我和作者毫无共同之处。这本书很颓废和消极。作者的名字也忘了。

王蒙的《我又梦见了你》
很喜欢王蒙的小说。

朱自清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的散文很细腻、美丽、与真实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和《借我一生》
流畅的文笔和新颖的分析。但我对他在《千年一叹》里的一些观点不以为然。

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历程》
平实、自然、真诚的回忆录。很有启发。

陈燕妮的《遭遇美国:50个中国人的美国经历》
我不太欣赏。陈燕妮评论写得太矫情,扭扭捏捏,读起来不舒服。

李敖的《李敖回忆录》
李敖的文笔很幽默。他确是一个才子。但他对自己的官司写得太多。我对他痛骂蒋家父子不敢苟同。蒋家父子不是圣人,但也不会坏到他写的那种地步。换在大陆,他或许早给毙了。总而言之,是本好书。

季羡林的《季羡林自传》
非常非常非常好。平实、自然、真诚的回忆录。很有启发。


4 responses to “我的中文阅读”

  1. […] 几个月前我从芝加哥公共图书馆里借了一本《朱自清全集》,重读《荷塘月色》,感觉他写得真好。其实好书与好文章是值得多读的,特别是隔了一段时间。那时,人的阅历、经验都更丰富,心境也大不相同,旧书重读,好像故地重游,时过境迁,很多时候会有不同的体会与感想。 […]

  2. 我也看過成寒的另一本書《推開文學家的門》
    寫的時間好像更早
    可能是作者尚未求學階段
    彷彿看到一個天真純真的小女孩
    抱著熱情去拜訪她曾經讀過的書的作者
    這本書的寫法和《方塔迴旋梯》差不多
    但更添幾分靈氣
    我曾經帶著這本書去拜訪梭羅小木屋
    跟著她書中的角度走一圈華爾騰池
    感動之餘,有幾分淡淡的說不出來的愉悅

  3. 谢谢你的评论,Wei。

    下次你来芝加哥海明威故居时别忘了告诉我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